• 首頁
  • 下載區
  • 圖書館
  • 聯繫我們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未分類
【榮譽榜】「2010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2010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優勝獎】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研究大樓新建工程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許幼初建築師
 鐵路改建工程局高雄計畫西段工程-美術館站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肥南港區R5集合住宅大樓新建工程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環狀線DF113標Y19車站細部設計

建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建築裝修水電空調工程

【入圍獎】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富邦A10商旅大樓興建工程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北屯機廠行政大樓新建工程

(以上依簡報次序)

返回 「BIM 技術優良獎」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2018 年 11 月 14 日
作者 : admin
【榮譽榜】「2013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2013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優勝獎】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高鐵新設彰化車站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成大生物科技教學大樓新建工程

大陸工程公司
 謙岳住宅大樓新建工程

利晉工程公司
 2013台灣燈會永續之環

衛武資訊公司
 衛武營藝文中心建築裝修水電空調工程

【入圍獎】

中鼎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油大林煉油廠第10硫磺工地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 /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市立圖書館新建工程

理成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藝術中心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大林高港345kV電纜線路工程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BIM行動模式設備維護管理系統之開發與應用

(以上依簡報次序)

返回 「BIM 技術優良獎」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榮譽榜】「2015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2015年 BIM 技術優良獎」競賽優勝名單

【優勝獎】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林口國宅暨2017世大運選手村新建統包工程第一標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捷運三鶯線

根基營造團隊
 新北市永和、汐止、樹林國民運動中心興建統包工程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急重症大樓新建統包工程

台賓科技有限公司
 和平國小暨籃球運動館新建工程

【入圍獎】

麗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中台灣產業創新研發專區新建工程

達欣整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皇宮集合住宅案

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西濱快速公路大甲大安路段主線高架新建工程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日昇電機技師事務所
 台灣固網雲端機房內湖IDC機房工程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9線蘇花公路蘇澳永樂段新建工程A1標白米景觀橋

(以上依簡報次序)

返回 「BIM 技術優良獎」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榮譽榜】2018年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優勝名單

2018年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優勝名單

第一名 我們有BIM Ver.2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團隊成員:羅紹誠、曾澤淞、鄭宇盛、林世航
 指導老師:蔡明修

第二名 Carpe Diem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團隊成員:吳孟偉、陳嘉賢、許協誌
 指導老師:吳翌禎

第三名 中原BIM小組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團隊成員:梁元曦、范慧筠、黃啟源、張鈞皓
 指導老師:連立川

佳作 BIM肩作戰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團隊成員:張淯誠、戴逸、鄭銘傑、張豑元
 指導老師:李欣運

佳作 BIM駕齊驅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團隊成員:陳冠樺、馮芝毓、俞承中
 指導老師:林佑正

 

返回「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2018 年 11 月 12 日
作者 : admin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07年度論文得獎人名單

107年度論文得獎人名單

(107年2月23日中國土木水利學會評獎委員會論文小組評選結果)

(依出刊先後順序排序)

SEM 與SSNMR 應用於鹼活化混合爐碴膠結材料微觀結構分析 <第29卷第1期 第37頁>
鐘文煥、黃偉慶

GPU 加速數模於二維穩態不可壓縮穴流之研究 <第29卷第2期 第97頁>
謝東洲、葉克家

陸上風力發電機組興建工程受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之工期預測模式 <第29卷第2期 第109頁>
郭斯傑、陳榮興、丘佳欣

雷射定位質點影像流速與水位整合量測系統 <第29卷第3期 第169頁>
林聖峯、張文鎰、蔡惠峰、廖泰杉、賴進松、羅俊雄

垂直孔爆破試驗引致振動之量測與分析 <第29卷第3期 第183頁>
黃俊鴻、鄧源昌、歐怡岑、柯永彥

考慮系統功能影響之橋梁補強工程效益研究 <第29卷第4期 第211頁>
邱建國、宋裕祺、劉光晏、程瑞忠、陳柏湧


返回 「論文獎」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107年度獎學金得獎名單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07年度各項獎學金得獎名單

 

獎學金名稱 獲獎人姓名 就讀學校
曾養甫獎學金 陳律安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林秉緯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
家源獎學金 馬瑞貽 淡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朱光彩獎學金 蕭宇東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系
謝子謙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中國土木水利學會獎學金 林芳宇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
黃婕瑜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曾文佐 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詹豐銘 淡江大學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
黃富群 建國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廖奕樵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資及工程系
李坤哲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土木工程系
高典群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王詠世 高苑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許凱翔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連怡華 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系
曾凱慶 陸軍專科學校土木工程科
余沛涵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李傑祐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呂承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
歐宸宇 義守大學土木與生態工程學系
潘俊霖 國立宜蘭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陳晉德 陸軍軍官學校土木工程系

返回 「獎學金」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終身特殊貢獻獎」得獎人-董萍 先生 (107.12.8 特別頒發)

「終身特殊貢獻獎」得獎人-董萍 先生

(107.12.8 特別頒發)

 

董萍先生

現  職:退休人員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高級管理班 77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 (AMP)

簡  歷:

1. 行政院顧問
2. 交通部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處長
3. 交通部技監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處長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4. 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5. 國防部後勤參謀次長

董萍先生自撰事蹟說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座右銘成為鐵工局局訓-董萍

董萍先生,字紹城,民國12年11月生,浙江鄞縣人,陸軍官校17期炮科,陸軍三軍大學將官班畢業,並於美國陸軍後勤管理學校及哈佛大學高級企業管理深造。

一、軍旅歷練

董萍先生年少時日寇侵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為了抗戰,毅然投考西安陸軍軍官學校,開始他40年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做事嚴正不阿的性格。民國32年軍校畢業,在砲指部戰砲隊擔任少尉排長,正式加入抗戰行列,參與荊門戰役。轉戰沙場一路於民國64年晉升中將。他歷任後勤助理次長、陸軍兵工署署長、國防部後勤次長及中正理工學院院長等職務,主要是擔任國防高級幕僚及科技教育工作。民國69年初,獲得蔣經國總統首肯後,從軍職轉換角色擔任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從事交通事業。

二、台鐵局長期間

自任台鐵局長的3年期間(民國69年至72年)主持過許多重大工程,台鐵因受高速公路影響,營運連年虧損,在瞭解台鐵經營主要困難的同時,董局長也發現台鐵具備中國鐵路的傳統及優點,他提出「營運」、「服務」、「安全」、「紀律」四項目標,作為全局同仁努力的方向。他還常搭乘火車頭視察路線,一方面察看沿線的路軌及號誌狀況,一方面與基層同仁相處,鼓舞員工士氣。台鐵當時進行兩項建設計畫,一是宜蘭線(台北至蘇澳)鐵路雙軌化,另一是花東線(花蓮至台東)鐵路拓寬。為這兩個計畫,鐵路局分別成立宜蘭及東線施工處負責施工。其中,宜蘭線工程技術困難較少。花東線鐵路拓寬是將原來通行小火車的窄軌改建為與西部縱貫線相同的軌距,部分路線截彎取直,增加許多隧道、橋梁及路基工程,施工期間仍須保持鐵路的正常營運,實有一定的困難度。尤其是花東線預算必須增加一倍,都有賴董局長奔走爭取。值得一提的是,花東縣拓寬工程舞鶴地區一座2000多公尺長自強隧道的施工遭遇前所未見沉泥地質災害,邀請奧地利隧道專家使用新奧工法「NATM」做開挖之後的支撐系統,配合法國SOLETANCHE 灌漿工法改良地質,完成該座隧道工程,使用至今並未發生沈陷問題。從那時起,新奧工法正式引進國內,取代傳統的鋼支撐工法。另外,自強隧道的施工因地質特殊,進度極為緩慢,為不影響全線通車,董局長指示先把原來甚為彎曲的掃叭隧道加以拓寬,完成了通車任務,該隧道並改名「吉祥隧道」,作為預備路線。花東線拓寬工程終於民國71年6月如期通車。

三、鐵路地下化推手

台鐵列車通過平交道時,阻斷道路交通,製造噪音,影響都市整體發展,早有改善之議。董萍先生擔任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處長一職(民國72年至82年)時,經研究後建議自華山站起至萬華站止包括台北車站在內,全長4.2公里路線及車站全部地下化,台北近郊與地下化相關的鐵路週邊工程如松山站、南港站、南港貨場、板橋客車場等設施一併改建。工程總經費177億元。民國72年7月,地鐵工程在板橋開工,預定工期8年,經過努力在6年後順利通車,除了計畫周延、協調密切、執行徹底,各級長官及相關單位的支持、地鐵處全體同仁的努力之外,還有優秀的外籍顧問-德國DEC 顧問公司、台鐵累積百年的工程經驗與技術、甄選優良的廠商-榮工處、中華工程及其他配合工程的廠商等。董局長於民國78年也因此獲得交通部頒發一等交通專業獎章獎勵。第一期台北車站地下化工程完工後,使市區地面平交道消除,交通順暢,若干效益逐步顯現。致台北市議會及社會大眾要求,並奉政府核定,繼續推動「松山專案」、「萬華-板橋專案」及「南港專案」等分區分段依次展開,照時程及正常程序施工,先後20年使台北都會區原有鐵路已全部進入地下,並建設現代化的大型車站,包括台北、萬華、板橋、松山及南港車站等,每一座車站在規劃之初,均已完整考量將高鐵、捷運站場及隧道工程同時納入整體結構、達成三鐵共構目標,效益宏遠。

四、鐵路地下化東延松山工程專案(松山專案)

松山專案即讓華山至松山的5公里長鐵路設法進入地下,採用經濟安全的明挖法在原有鐵路下構築兩條隧道,每條隧道內鋪設雙線隧道共4線,並在新建鐵路隧道上建築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沿線也構築地下停車場及共同管溝,工程交由地鐵處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共同規劃執行。這項計畫最大的困難是要在狹長的路幅內施工,期間要維持鐵路正常營運及行車安全,當然也要顧及兩側密集樓房商店的安全。為了達成此一艱鉅工程任務,產生了「三軌計畫」、「先南後北」、「上下一體」的工程規劃概念。所謂「三軌計畫」是允諾台鐵在施工期間維持三線電氣化軌道供其營運。「先南後北」是先構築南側隧道,待鐵路移至南側隧道營運後再築北側隧道。「上下一體」是最下面的鐵路隧道體設計及施工與其上面的地下停車場、共同管道、平面道路及高架道路完全配合,因為,高架道路的支柱基礎是連接設置在鐵路隧道上方的,因此,工程發包時也由一家顧問公司及一家包商上下整體負責,如此對品質、工期、安全維護及整合工作都較為有利,這在台灣尚屬首創。而「三軌計畫」的執行方式是先在台鐵原有四股軌道北側增設一股新軌道,撤除南側的兩股軌道騰空土地施工,待南隧道內兩股新軌道完工通車後,在隧道頂再加設一股軌道共三軌道供台鐵使用。松山專案南隧道於民國81年8月完工通車,行政院在典禮中頒給董萍先生「三等功績獎章」,待北隧道完工後於民國83年7月通車,整個松山專案計畫於焉完成。

五、籌備高鐵,完成期中規劃作業

民國79年至80年奉命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處長職務,這段期間,除繼續執行鐵路地下化工程外,同時抽出部分人力,集中力量按程序施作,完成興建高速鐵路初步規劃工作,為爾後高鐵興建,奠定了施作良好基礎,開啟了此項重要交通建設之首要工作。台灣高速鐵路的規劃為自台北至高雄,最早規劃了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5個主要車站,平均時速300公里,全程行車時間概為90分鐘,全部經費4,000億元,工期8年。台灣高速鐵路開始初步規劃,聘請法國國鐵顧問公司SOFTRAIL 為規劃顧問,也另外聘請德、日兩國顧問為特別顧問,共同參與規劃協調作業。規劃可適用於德、日、法三種系統,便於而後公開競爭的公平性。民國79年,董萍先生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長,完成期中規劃作業,後籌備處長由毛治國接任,工程方式改為BOT民間投資。

六、獲勳退休

民國82年12月,董萍先生從交通部技監兼地鐵處長工作崗位退休,那年2月,行政院連院長以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表彰對台北地鐵工程的貢獻與辛勞。

七、退休後建立典章制度

退休後,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倫理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加強推動工程倫理之實踐,辦理各項重大工程績效之研討會,並研討修訂工程師對「社會」、「專業」、「業雇主」及「同僚」此四大工程師信條:

1. 工程師對社會的責任:
  守法奉獻:恪遵法令規章保障公共安全增進民眾福祉
  尊重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珍惜天然資源保存文化資產
2. 工程師對專業的責任:
  敬業守分:發揮專業知能嚴守職業本分做好工程實務
  創新精進:吸收科技新知致力求精求進提昇產品品質
3. 工程師對業雇主的責任:
  真誠服務:竭盡才能智慧提供最佳服務達成工作目標
  互信互利:建立相互信任營造雙贏共識創造工程佳績
4. 工程師對同僚的責任:
  分工合作:貫徹專長分工注重協調合作增進作業效率
  承先啟後:矢志自勵互勉傳承技術經驗培養後進人才

民國86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提昇工程師形象專案小組」,請董萍先生擔任召集人,舉辦國內「工程優良獎」,表揚對國家社會有具體貢獻及顯著效益之優良工程,提升工程師士氣。

八、終身成就

身為台灣首位推動鐵路地下化的前台鐵局局長董萍,於民國102年08月獲交通部第14屆「金路獎」頒終身成就獎。董先生已退休近20年,目前在台灣工程界的後繼領導者多人,包括政府工程單位,大型工程顧問公司,營造廠商主管人員,仍多懷念其行事典範,懇切待人的態度,均適時表達問候與關懷之意,足證董先生留給工程界人士印象深刻,影響深遠。前交通部葉匡時部長稱讚董萍更是交通工程界的巨人,強調政府現在最缺乏執行力的氣魄,引用董萍的座右銘「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鼓勵在交通界的每一個人要牢記,不做就不會成功,不走永遠走不到。

台北地鐵工程在其領導下,每期工程都能在預算範圍內如期如質的完成,實屬不易,且總是以最前端的思維領著工程前進。

董先生退休後稟持工程師精神,未曾鬆懈,參與編訂工程師手冊等,引領工程界提升工程形象,奉獻自己給國家社會。

爰此,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07年特別頒發「終身特殊貢獻獎」于董萍先生,以感謝董先生對工程界的付出。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2018 年 11 月 09 日
作者 : admin
107年度「程禹傑出工程師獎」得獎人-陳伸賢 先生

107年度「程禹傑出工程師獎」得獎人-陳伸賢 先生簡介

 

陳伸賢0

陳伸賢先生

現  職: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執行長

最高學歷: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研究所博士

簡  歷:

1. 新北市政府副市長
2. 新北市政府秘書長
3. 中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4.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執行長
5. 經濟部水利署署長

陳伸賢先生自撰事蹟說明:

克服工程困難之事蹟及領導工程團隊之績效:

一. 透過工程手段,並編列/通過「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整治計畫特別預算」,有效改善石門水庫濁水問題,讓百姓不致面臨停水威脅

1. 民國93年8月艾利颱風帶來超大雨量並造成大量土砂移運至石門水庫,致使水庫淤積且 原水濁度增高(400,000 NTU),使得桃園地區連續18天供水短缺,民怨沸騰,嚴重影響民生及工業用水。

2. 為積極提供水源供應,當時擔任經濟部水利署署長的陳伸賢先生領導工程團不眠不休的努力,在後池設置每天30萬公噸的臨時抽水站(五天之內設置完成)。也在壩頂,布置移動式抽水機,經過臨時管線提供30萬公噸的水,解決此次缺水危機。

3. 為確保石門水庫營運,解決桃園地區缺水問題,經過多方努力,順利於民國95年通過250億的「石門水庫及集水區整治計畫特別預算」,達成下列成效:

(1) 當水濁濃度過高時,可利用「分層取水工」取上層的水。

(2) 將水庫所有設施更新改善,更改成可排砂設施,讓石門水庫的容量與淤積量保持平衡,沒有惡化,而且在颱風來臨時,不會因水濁而導致停水。

(3) 在石門水庫旁展開取水工程,除作為民生及工業用水緊急使用外,當石門大圳歲修或故障時,亦可提供為農業用水供應之用。

二.研提「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提升河川治理成效

(1) 民國95年,提出「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此乃臺灣首創,旨在利用中央政府的特別預算來協助地方政府整治地方管河川。

(2) 透過本計畫之執行,讓地方管的河川由原本三成的治理率提高至約七成的治理率,對於整個地方管河川的治理以及防洪的改善,貢獻良多。

三. 恢復鯉魚潭水庫閘門功能,化解大臺中地區缺水危機

1. 民國93年7月敏督利颱風來襲,造成大安溪流域強烈降雨,使得鯉魚潭水庫自完工啟用蓄水以來首次接近滿庫;鯉魚潭水庫管理中心乃配合進行防洪運轉,但卻發生閘門掉落事件,致使大臺中地區無法飲用鯉魚潭水庫的水、造成水資源嚴重匱乏。

2. 陳伸賢先生當時擔任經濟部水利署署長,領導工程團隊,日以繼夜持續尋求解決方案,並協助國軍將掉落之水閘門恢復原狀,順利解決此次供水危機。

3. 此外,為儘速解決大臺中地區供水問題,亦積極協助尋找替代水源,包括:(1) 辦理食水嵙溪取水口改善、清淤工程,並增設引水工程;(2) 后里圳緊急引水工程;(3) 鯉魚潭水庫緊急抽水工程等,讓大臺中地區的民眾免除缺水之夢魘。

四. 民國91年~94年,陳伸賢先生負責統籌辦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之前期計畫,除堤防整治外,其最重要的工程為『員山子分洪計畫』,將上游80%的水直接排到東海,減少下游流入的水量,除達到防洪效果,同時也對下游地區的經濟繁榮及民眾的生命保障,有極大的貢獻。

五. 民國91~92年臺灣北部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災,陳伸賢先生擔任中央抗旱中心副召集人,統籌有效調度水資源妥適因應,協調水資源調度聯繫,將缺水影響降至最低。

六. 民國91年起,辦理基隆河初期治理計畫,把基隆河保護標準提高到十年。

七. 民國91年開始,推動「大高雄地區自來水水質改善計畫」,建造南化連通管引道,直接改進水質端的水質,讓整個大高雄地區的水質,獲得耳目一新的改善,有效提升大高雄地區的民眾生活品質。

八. 民國70年,陳伸賢先生擔任臺灣省水利局規畫總隊的南化水庫規劃隊隊長,率領同仁進行 『南化水庫可行性規劃』,讓南化水庫成為國內從規劃、設計、施工完成時間最短的一個水庫,也成功扮演救援南部水資源缺乏的重要角色。

制訂創新的政策措施,確保水源品質,造福民眾:

一. 主導訂定「溫泉法」,於民國93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民國94年7月開始施行。本法案之通過讓溫泉行業可永續經營發展並確保溫泉品質, 帶動整個地方經濟以及保障國民的健康,對臺灣溫泉業影響深遠。

二. 落實「水源水質保護區回饋政策」,完成相關法令規定, 讓受限者有合理的補償,並
確保水源水質保護區的乾淨、安全。

三. 推動東部深層海水的取水工程計畫,帶動民間自行投資深層海水產業,為臺灣深層海水產業奠定基礎。

四. 民國100年起,積極推動新北市透水保水的海綿城市理念,並完成新北市「透水保水自治條例」,大幅降低因氣候變遷造成都市淹水的影響,且整合相關法規、制度,建立全國「海綿城市」的典範。

 

返回 「程禹傑出工程師獎」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107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黃世建先生簡介

107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黃世建先生簡介

 

Microsoft Word - 黃世建.docx

黃世建先生

獎章種類:學術研究獎章

現  職: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最高學歷: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土木系博士

簡  歷:

1.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
2. 俄羅斯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
3. 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常務監事
4. 美國鋼筋混凝土學會(ACI) Fellow

黃世建先生自撰事蹟說明:


一、全國既有建築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工作之推動

  1.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於98年,接受教育部委託成立「老舊校舍補強整建專案辦公室」,協助教育部對全國公立高中職以下校舍全面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黃世建教授於98年至106年期間擔任專案辦公室計畫主持人,負責對教育部提供校舍耐震補強技術與行政支援工作。教育部於98年至108年期間對校舍耐震補強投入約450億元經費,對校舍拆除重建投入約550億元經費。現已完成耐震補強與重建之校舍約達7,000棟,於108年可完成8,517棟,約占全國公立高中職以下27,000棟校舍之32%。
  2.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於106年,接受內政部營建署「單棟大樓階段性補強技術手冊及示範案例規劃設計監造」委託技術服務案,擬對全國老舊建築提供排除軟弱底層之階段性耐震補強選項。黃世建教授現擔任計畫主持人,負責對內政部營建署提供階段性補強技術手冊及示範案例工作。內政部營建署於107年至110年期間對老舊建築階段性耐震補強計畫,預計投入約25億元經費。現已完成階段性耐震補強技術手冊稿並送審中,而示範案例亦有兩棟完成耐震補強設計建議。

二、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設計規範之修訂

  1. 黃世建教授於97年至100年曾擔任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工程委員會之主任委員,於任期內主導土水學會於97年將土木401-96規範捐贈內政部營建署,經審議通過於100年6月公告為「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為配合內政部新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推廣應用,黃世建教授召集混凝土工程委員會於100年配合出版一套叢書,期以教科書說明規範設計之原理,並藉設計例闡述規範之應用。此套叢書共計四冊。其分別為「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土木401-100)」、「鋼筋混凝土學(土木406-100)」、「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上冊-構件設計例)」、及「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整體結構設計例)」。
  2. 黃世建教授於98年至103年曾擔任美國混凝土學會ACI 318規範委員會委員,此為ACI 318委員會唯一之國際代表,並於任期內參與ACI 318-11鋼筋混凝土建築規範與ACI 318-14鋼筋混凝土建築規範之修訂與頒布。
  3. 黃世建教授於擔任ACI 318規範委員期間,協助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台灣混凝土學會與ACI台灣分會,於102年與美國混凝土學會簽約翻譯ACI 318-14鋼筋混凝土建築規範。黃世建教授協調國震中心提供會議場地與行政支援,並負責領導與耐震設計有關章節之翻譯工作。本次翻譯工作計有31位委員參與,於104年之工作會議達70餘次後完成。現已出版結構混凝土建築規範 (ACI 318-14) 與解說 (ACI 318R-14),其分別有正體字版與簡體字版兩種。

三、鋼筋混凝土結構耐震行為研究與技術開發

  1. 針對台灣既有鋼筋混凝土建築,發展非韌性配筋結構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可有效評估台灣老舊建築受震破壞直至倒塌之側力位移行為。相關成果已植入校舍耐震補強手冊(TEASPA 第3.1版),並落實於台灣老舊校舍補強整建專案計畫中。
  2. 發展台灣老舊含牆住宅建築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可有效評估鋼筋混凝土牆、開孔鋼筋混凝土牆、磚牆與開孔磚牆之耐震行為與補強方法。已落實於內政部營建署階段性耐震補強技術手冊(TEASPA 第4.0版)中。
  3. 超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技術推動,其係研發超高強度鋼筋(fy>685MPa)及超高強度混凝土(fc’>70MPa),應用在超高層建築上。現已有鋼筋混凝土用高強度鋼筋與其配件之規格及規範、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手冊與高強度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手冊。

 

返回 「工程獎章」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高宗正先生簡介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高宗正先生簡介

 

高宗正先生   

獎章種類:工程事業獎章

現  職:亞新工程顧問國際公司 研發長
     台灣營建研究院 董事長

學  歷:泰國曼谷亞洲理工學院工學碩士(民國70年畢)
     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學士(民國66年畢)

經  歷: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副市長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中區工程處長、東區工程處長、副局長
     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
     台灣電力公司

榮  譽:民國105年獲頒「二等功績獎章」
     (行政院)
     民國104年獲頒「104年BIM技術優良獎-績優個人」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民國103年獲頒「公共工程專業獎章」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民國102年獲頒「亞洲理工學院傑出校友」
     (泰國曼谷亞洲理工學院校友總會)
     民國100年獲選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會士」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民國100年獲選為「中原大學傑出校友」
     (中原大學)
     民國99年獲頒「道路獎章」
     (中華民國道路協會)
     民國93年獲頒「二等弼光首長政績紀念獎章」
     (臺北市政府)

特殊事蹟概述:

高君係臺灣省臺南市人,生於民國43年1月18日。自學校畢業後,即本著為國家奉獻己力、發揮所長之精神,全心投入多項國家公共建設行列,將其所學充分應用於國家重大交通與道路工程建設上,歷經約四十年貢獻良多、績效卓著,表現傑出優異,堪稱楷模。謹列舉說明如下:

一、積極推廣資訊科技於公共建設相關領域之應用且頗有成效

  1. 於臺北市捷運局籌備處時參與資訊中心成立之規劃與組織建立,同時主導自辦完成「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工程建設整體資訊作業系統」之規劃,奠定臺北捷運工程建設資訊作業基礎,其後任職資訊中心副主任及主任期間陸續領導同仁自力開發撰作完成多項應用資訊系統並上線運作順利,將捷運工程建設各項管理與工程應用資訊系統逐次建立,其架構為國內工程機構堪稱最完整者。
  2. 擔任臺北市捷運局資訊中心工程應用課長期間帶領同仁,克服當年電腦中文化內碼之問題,並針對國內公共工程建設特性與需求,充份研究圖形(graph)理論演繹法之推導於工程進度控制程式開發,自力發展完成當時國內最完整之中文化工程管理系統,含進度、預算、估價、成本控制等。並實際推廣應用於臺北捷運工程建設之運作,且免費提供臺北捷運工程相關顧問公司及承包廠商使用;國內許多工程機構均廣為參考採用,對國內公共工程管理電腦化頗多貢獻。於民國78年獲經濟部中華民國資訊月籌備委員會選拔為「中華民國傑出資訊人才」。高君並全力落實捷運工程e化管理、e化服務,推動知識管理系統建構0應用環境,使捷運工程及施工之e化作業成為當年國內工程界中先驅之一。
  3. 對國內公共工程自動化推廣不餘遺力,於臺北捷運工程建設初期即建議並推動於合約中要求設計單位以電腦圖檔繳送規劃設計之成果,令當時國內各大顧問公司重視並投資建立資訊與電腦繪圖等設備,不但帶動資訊科技於工程應用之境界亦提昇國內公共工程品質。在臺北市捷運局建立計劃文件及圖資管理中心,將捷運建設相關文件及圖說以資訊科技管理成功的建立管理資料庫,亦成為捷運工程技術轉移的主要知識寶庫。同時曾擔任多年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資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幹事,推廣多項資訊科技於土木水利工程應用之活動,並多次辦理兩年一次的電子計算機於土木水利工程應用研討會,均極為成功。
  4. 於擔任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期間,肩負重任之一為代辦市府所屬非工程專業單位之建築專案,包括:三重、蘆洲、淡水、板橋、中和、土城、新泰、永和、汐止及樹林等10座國民運動中心、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醫院急重症大樓、板橋江翠國中泳池、深坑地下停車場、三重綜合福利大樓及校舍新建等工程,基於個別工程之需求、量體、特色及難度多有不同,工務局員額未補實,爰開全國之先,導入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機制,協助營建生命週期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及維護工作等各項作業,並藉以整合溝通介面,強化工程管理,以提升執行效率、確保工程品質、節省公帑。由於當前國內BIM技術尚處於發展階段,推動過程難免遭遇內部抗拒及外在衝突,惟高君並不因而退卻,展現過人的毅力與企圖心,循序透過招標規範、評選機制及契約設計等機制,並建立協同溝通平台,逐步將BIM技術深化落實於各項工程,完成跨階段與跨領域資訊整合,達到降低成本、減少界面衝突、縮短工時、提昇品質之目標。此外,高君同步推動「建造執照線上輔助查核系統」,使新北市建築執照審查流程透明化及資訊公開化,並延續應用在設施管理維護及都市防災等方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並促進建築營建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之提升。並多次辦理BIM建構與推動研討會,分享實作經驗。有效推動新北市將 BIM 科技導入建築產業,劃下新北雲端智慧城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促使BIM技術在國內營建產業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風潮。

二、充分奉獻所學於國家重大公共工程之建設,夙夜匪懈戮力從公,表現傑出優異

  1. 高君於民國87年5月起調任臺北市捷運局中區工程處擔任副處長,期間銜命督導板橋線第一階段之各標工程,其中包括克服長隧道、高覆土深及高地下水壓不利施工條件下順利穿越新店溪河床下方之隧道工程。並費心協調土建、水環、機電系統之各項工程界面工作,順利依預定時程提前一年完成兩階段的營運通車,對於台北捷運東西向運輸及台北市、縣交通之成效助益極大。
  2. 高君擔任臺北市捷運局中區工程處代理處長期間,因板橋部分地區對於路線規劃及施工方式有不同意見而激烈抗爭令工程延宕多時,高君率領同仁及承商與各自救會會長及成員密集溝通協調,密切聯繫各單位努力進行敦親睦鄰之溝通工作,故能破除激烈抗爭之萬難,排除紛爭順利復工。另在納莉風災當日凌晨,高君受命迅速調集同仁與承商立即於是日清晨趕赴捷運車站進行搶救工作,並在接續數日中不眠不休領導同仁與承商,將全線高程最低且受災最嚴重及入水最深之西門站與龍山寺站間隧道之積水於短時間內完成抽排及復舊工作,將工程復舊困難消弭於無形,令交通工程建設得以受創後短時間內恢復提供其運輸功能實為不可多得且著有績效。
  3. 高君任職臺北市捷運局中區工程處處長領導同仁群策群力,縝密研討施工規劃,且主導調整工程施工作業邏輯順序及積極協調承商配合增加工班、機組及擴增工作面等措施全力趲趕工程而令進度超前。尤其CD550標板橋站至府中站間隧道與站體工程標,因品質優良故於民國90年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選拔為第2屆公共工程金質獎之全國唯一特優獎之殊榮,為捷運工程建設樹立良好楷模。同時督導同仁積極參與蘆洲線各工程標之設計與施工規劃作業,並順利完成發包作業及開工,開啟臺北捷運路網蘆洲線工程里程碑。在高君領導下不僅中區工程處團隊在工程上表現優良,在品質管理方面亦有優良成績,不僅率領同仁建立多項標準作業流程,於民國90年通過ISO 9001/2000版國際品質驗證,又因高君有效率之領導與積極作為,督導同仁推展各項品質管理業務落實且績效卓著,故於民國91年9月高君所領導之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中區工程處獲頒為臺北市政府「第一屆市政品質標竿獎」得主之殊榮。
  4. 高君調任為臺北市捷運局東區工程處處長期間督導同仁積極參與南港線東延段之設計作業,並全力配合土建與水環工程設計審查與推動發包與施工作業。在臺北捷運內湖線土建工程計畫推動上,督率東工處同仁積極協調民眾及民意代表排除萬難,將停工多時之前期工程復工,為令內湖線捷運施工順利推動,除積極協調沿線居民並審慎規劃施工及嚴格要求廠商加強品質與工地安全衛生等,期以順利推展,其中克服萬難順利完成自松山機場站穿越機場航道、停機坪、及基隆河與高速公路等下方之高難度長隧道鑽掘工程,該隧道穿越營運中機場之航空跑道為世界罕見之工程艱難案例,因工程品質控管確實與沉陷量控制得宜,頗受國內專家學者之讚譽,為捷運施工品質精緻化保証之最佳案例之一。
  5. 高君擔任臺北市捷運局總工程司期間除負責督導路網規劃、土建及機電設計、工務管理、品保、資訊與技術發展等技術作業外,並負責綜合協調各土建工程處與機電系統工程處之工程整合相關業務。期間須負責進行中之南港線東延段、內湖線、新莊線、蘆洲線、信義線、松山線、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線臺北三重段等核定捷運路網之各工程設計標與施工標之技術整合工作;並成功整合土建與機電之界面於民國97年12月順利完成南港線東延段第一階段至南港站之完工通車並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與「工程優良獎」與交通部之「金路獎」。全力督導細部設計顧問順利完成臺北捷運信義線與松山線之設計工作、發包作業與開工等工作;期間松山線與信義線在地下工程施工中所遭遇之艱難甚多,高君亦主導召集專家學者以風險管理概念就高危險工項予於探討管控,故均能克服問題順利推動工程。又臺北市捷運局負責辦理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三重至臺北市段工程,其包含有過河隧道與臺北車站特定區雙子星大樓開發案;其中過河隧道為國內首次採雙圓型(DOT)潛盾技術施工,高君除負責督導設計之完成,並於施工階段主動協助解決隧道鑽掘之困難,均順利完成並為國內、外相關工程機構或學術團體爭相觀摩之工程標案。
  6. 高君擔任臺北市捷運局副局長期間,就臺北都會區後續第三階段捷運路網含南北線、信義線東延段、萬大線、民生汐止線、三鶯線、社子北投輕軌線、環狀線南環段與北環段、安坑線等積極率同仁規劃與報核爭取核定作業中;在高君於總工程司及副局長任內積極溝通下推動並排除萬難,萬大線與信義線東延於民國99年1月終獲行政院核定實施。另亦就臺北縣政府委託之土城線頂埔延伸段及環狀線一期工程等之機電標與土建細部設計標之遴選、審查與施工等負責督導同仁積極作業全力推動相關事宜。因政策之需臺北市捷運局受命辦理台中捷運之相關工作,高君除負責並協助同仁積極與交通部、臺中市政府、高鐵局協商業務轉移事宜外,其後續路網規劃及綠線優先路網之工程施工作業也積極推動。高君受命不辭辛勞帶領捷運工程團隊在臺中展開步出大臺北地區的捷運建設工程,其間須常舟車往返台北、台中之間,心力與體力付出不言可喻。
  7. 高君在工程界務實傑出的表現,廣受長官倚重與同仁敬愛,於民國99年12月25日新北市政府改制直轄市後即被延攬出任工務局局長之職,擔負新北市轄區之工務建設之責,涵蓋轄區內之公共工程建設、建築管理與採購稽核等任務,面對繁複的業務,引領工務局團隊以人本為主軸整體思考,以期為新北市創建新的快樂生活空間,並以「服務優質、人本工程、樂活建設」為目標繼續為國家基礎公共工程建設努力。

三、致力國內公共工程經驗知識管理資料庫之建立以順利落實技術轉移

  1. 除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作業之負責督管之外,高君於任職臺北市捷運局總工程司職務時亦擔任各項技術諮詢服務主導事宜,自民國92年12月起擔任高雄捷運公司諮詢顧問服務之計畫主持人,該項計畫中整合由臺北市捷運局所提之建議獲高捷公司採納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並將服務所得之收入計1億8千萬餘元繳入公庫。
  2. 任職臺北市捷運局總工程司時亦擔任桃園整體捷運路網規劃計畫主持人,帶領相關同仁負責並協助桃園縣政府規劃其捷運整體路網,成果頗獲桃園縣政府相關首長之肯定;同時也督導同仁協助臺中捷運與臺北縣環狀線等總顧問相關作業均有所成,其服務之收入繳庫對公庫亦有所助益。
  3. 高君對捷運技術轉移並落實國內生根之推動不遺餘力,臺北市捷運局擔任總工程司與副局長任職期間邀集同仁、顧問公司及承包商等集思廣義,並擔任總編輯將臺北捷運工程興建過程中的寶貴經驗與知識彙輯捷運工程技術叢書出版,成為珍貴的工程寶典供後人參考學習,對捷運技術轉移頗有助益且獲極佳之口碑,頗受業界之好評。於民國96年完成出版捷運工程技術叢書土建與機電兩套共計18本,民國97年完成出版12本技術叢書,接著陸續於民國98年完成並出版8本技術叢書,99年又完成出版5本技術叢書,共計43本。內容涵蓋捷運工程之路網規劃、車站建築規劃設計、土木、大地、結構、隧道、軌道等工程實務,及電聯車、號誌、供電、通訊、電梯/電扶梯、機廠設備、水環、自動收費系統之等工程實務,捷運施工管理、機電系統管理與界面整合系統實務、聯合開發、各項工程施工技術與方法之實務、古蹟保護工程、捷運建築與人文藝術、建物保護、交通維持計畫等。這些出版品對於臺北捷運多年來所累積之工程技術與經驗做了極佳的整理,有利於捷運工程智慧結晶的技術傳承並嘉惠國內工程界甚多。

四、勇於創新,為成功找方法,並持續精進,以突破困境達成使命

  1.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職司統籌代辦新北市政府非工程專業單位委託之建築工程發包及履約管理作業,高君於擔任工務局長期間,為能縮短採購作業時程及提升品質效能,爰藉由統包模式將設計及施工併於同一契約辦理,以縮短計畫期程、提升效率,確保品質,早日嘉惠市民。於主辦或代辦中和地政事務所與稅捐處中和分處聯合辦公大樓、深坑平埔橋、三重等10座國民運動中心、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醫院急重症大樓等工程,均採統包模式辦理,並責成同仁加強履約管理,確實掌握都市設計審議及建築管理申請時效;積極控管統包商同步進行設計與施工之介面整合,配合預定的施工期程,加速設計書圖審核,密切追蹤列管請款計價進度等履約品質與進度管理,致各案均能如期如質甚或提前完工,充分展現執行力;市府辦理統包之成功經驗,工程會於102年6月6日舉辦「統包工程經驗分享及交流會」,工務局團隊亦獲邀分享心得,供各界參考借鏡。
  2. 高君於擔任局長期間,用心積極辦理攸關民眾生活福祉的各項工程,善用品質精進策略及進度管控機制,確保各項公共工程如期如質推動,並兼顧民間工程品質,計完成橋樑20座(總長6公里),另有7座(總長3.4公里)施工中、4座(總長7.8公里)設計中;完成橋梁光雕28座,另有2座施工中;完成道路新闢拓寬71條(總長52.8公里)、瓶頸打通34件;完成路面改善727公里,人行道改善32公里,騎樓整平72公里;天際線清整143處路口並剪除纜線91.7公里;完成建築工程7座,另有15座施工中, 14座設計規劃中;共計獲獎39項,含公共工程金質優等5案、入圍2案。值得一提的,新北市升格前各鄉鎮市的路權管理單位混亂,「路不平」問題成為十大民怨之一,高君挑戰不可能任務,無畏新北市幅員遼闊、路平專案經費拮据,整合各局處及各區公所資源,以最具效率的方式幫助民眾解決行的問題,於內政部營建署101年及102、103年度市區道路養護管理績效考評獲選全國第三名、第二名及最佳進步獎,104年更是為全國特優(分數為最高),充分展現企圖心與執行力。此外,高君並積極配合市府施政藍圖,推動各項建設,實為打造新北市成為幸福城市的重要推手之一。新北市政府受限於預算因素,不易推動大型工程,工務局團隊在有限人力及預算下做出「小而美」的工程,且屢屢通過象徵公共工程界最高榮譽的「公共工程金質獎」各界評審委員的考驗並獲獎,打破只有中央機關或大型工程才能獲金質獎的迷思,高君實功不可沒。
  3. 高君任職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期間,有鑑於市府升格後,急需推動各項建設,惟因財政收支劃分迄未修正通過且汽燃費亦尚未有合理之分配,市府可支應財源尚未到位,為達成「路平、燈亮、水溝通」的政策目標,考量新北市轄內22萬盞路燈中,僅4萬盞獲能源局補助換裝為LED節能路燈,其餘18萬盞市府已無財源可資汰換,為落實節能減碳,並提供市民優質公共服務,爰以創新思維,開全國之先,參採國外行之有年之民間融資提案模式(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簡稱PFI),引進民間資源及遞延付款之精神,在不額外增加市庫負擔之前提下,將市轄分為南區與北區分別執行,由廠商先行投資將市轄之非節能路燈全數汰換為節能燈具並負責維護,為期6年;並針對各區服務期間之路燈照明品質及燈具故障修復時間等訂定客觀合理且具體量化之績效指標,用以評量廠商服務績效,並依據廠商服務績效優劣情形核計服務費,促使廠商採用優質燈具,以提供優質照明服務。市府則以104年至109年固定編列之路燈維護費及節電費支應;除不需編列預算增加建置LED路燈所需成本外,6年期間電費支出可由6億降為10.2億元(同時減少約9,775萬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因以服務為導向,未來得標廠商將與在地優質廠商策略聯盟,俾確保其服務品質符合市府及市民需要,且其工作團隊在地經驗及與住民溝通協調能力,皆納入選商之考量,以兼顧現有路燈維護廠商之生存空間,同時可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五、推動及完成新北市多向重大區段徵收、市地重劃開發及重大都市計畫

  1. 為使新北市土地利用,更加活躍及效率,當任新北市副市長時積極參與推動五星及重大都市計畫,五星計畫包括臺北港特定區區段徵收開發案、中和秀朗橋北側地區及新莊北側知識產業園區區段徵收、三重二重疏洪道兩側附近地區市地重劃開發案及土城暫緩發展區市地重劃整體開發案等五項,共計完成開發面積319公頃、公共設施150公頃及可建築用地169公頃,另重大都市計畫諸如三重二都及變更金山都市計畫等,兩項計畫面積達1879公頃;其他如新店中央新村北側區段徵收整體開發、三鶯跨域整合計畫、三峽北大安置住宅興建計畫、淡水海關碼頭文化創意產業園、溪洲阿美族生活文化園區計畫、三鶯部落安置計畫、永和秀朗派出所共構青年社會住宅….等工作推動功不可沒。
  2. 並且配合中央政府推動直轄市、縣(市)擬定區域計畫之政策,依區域計畫法率先擬定「新北市區域計畫」,係新北市整體空間願景規劃最高指導性之法定計畫,用以引導新北市城鄉空間結構發展願景之大格局,因地制宜落實地方發展藍圖,使新北市整體區域永續發展及合理分配地區資源。

六、高君以獻身國內公共工程建設及報效國家社會為終身志業,待人誠摯且謙沖為懷,平易近人並自我要求甚為嚴格,其平日或假日經常親自勘查工地,發覺問題並聽取基層同仁之心聲,更積極主動協助承商解決工程困難,提升工地危機處理時效,是為走動式管理之最佳典範。對各項工務自規劃設計至施工階段均親自深入探討了解問題與困難後,迅速尋求解決方案,此舉非但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外,更有助於提昇同仁工作士氣。對外則多次發揮調和鼎鼐之長才,化解與外界之爭議及糾紛,並在諸多政策或方案研議中,與中央部會折衝協調,以獲取中央認同及支持。

  高君離開公職後,被延攬進入東南亞著名的亞新工程顧問國際公司推動BIM相關工作,期能藉由新資訊科技導入BIM來改變營建工程生命周期作業型態以提升效率與效能。難能可貴的是高君因在工程業界表現優異,故受到多數工程前輩的肯定,邀請其擔任臺灣營建研究院董事長之職推動國內營建工程相關技術或規範之研發與訂定工作,此職位係無給職全憑其個人對土木工程的熱誠喜好與精神來奉獻。

  高君從事工程建設近四十年,除極力從事土木工程建設外,長期以來熱心參與相關專業或學術社團工作與活動,並擔社團相關職務,積極協助有關社團會務推動,貢獻心力及專業智能。並以自身經驗,不斷鼓勵新進工程人員多方位拓展知識領域,且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其不論在工程應用資訊科技發展或工程管理上的優良表現與績效深獲各級長官、共事同仁、合作單位之讚賞,諸項貢獻在在顯示高君之所為與表現堪稱為工程界之表率。

返回 「工程獎章」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2017 年 11 月 09 日
作者 : admin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王炤烈先生簡介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王炤烈先生簡介

 

0-工程獎章-王炤烈-照片

王炤烈先生   

獎章種類:優良設計獎章

現  職: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高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土木研究所 碩士

簡  歷:

  • 中華顧問工程司(69.06-96.05) 結構工程師、組長、副理、經理、協理
  • 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96.05-迄今) 協理、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
  •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第20、21、22屆理事
  •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混凝土委員會委員(84年-迄今)、主任委員(現任)
  •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現任)
  • 中華民國地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現任)
  • 中國工程師學會理事(現任)
  • 中華民國鋼結構協會副理事長(現任)
  • 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與台灣省、台北市結構技師公會常務理事

事  蹟:

炤烈先生服務工程界逾30餘年,曾負責多項重大工程建設之設計監造工作,均能克服困難,圓滿達成任務,深獲各界肯定;炤烈先生亦長期負責我國與本學會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編修工作,對混凝土工程設計技術之提昇貢獻卓著;炤烈先生多年來亦擔任本學會各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及理事等職務,對會務推動貢獻心力。謹列舉重要事項如下:

  1. 負責辦理數十項重大工程,包括公路橋梁、鐵路橋梁、隧道工程、捷運工程、災害復建工程等之設計與監造工作,其中有多項工程內容特殊,包括所採用之橋梁型式、橋梁跨度、防災技術、特殊施工技術、預鑄橋墩與隔震支承墊之使用等,均為我國之首創;並曾將相關工程資料發表為論文,對工程建設之推動與工程技術之提昇,貢獻甚大;且所辦理工程亦曾多次榮獲國內外獎項,例如中山高五楊高架道路曾獲2015國際道路協會(IRF)設計類首獎與2016亞洲土木工程聯盟(ACECC)傑出工程大獎,為我國橋梁工程之首見,另亦有多項工程榮獲我國公共工程委員會「品質金質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與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工程技術獎」等。其中主要工程列舉如下,其他詳細工程及各工程內容與貢獻另見附件:
    • 公路橋梁:中山高五楊高架道路(五股至林口段)、洲美快速道路、社子大橋、馬槽橋、中興橋、漢寶草屯快速公路(台76線)、特二號道路(台65線)、台中生活圈4號路等
    • 鐵路橋梁:汐止鐵路高架、台中鐵路高架、鯉魚潭橋、大甲與大安溪橋、高屏溪橋、第二大嵙崁溪橋、後龍溪橋、頭份溪橋、下三叉河橋、曾文溪橋、林邊高架鐵路等
    • 捷運工程:機場捷運DE01標工程(三重至龜山段)
    • 災害復建工程:921震害復健之石圍橋、東豐大橋、名竹大橋、桶頭橋、烏溪橋等
    • 橋梁換底工法:鐵路山線大甲溪橋、公路台一線溪洲大橋
    • 隧道工程:公路台76線八卦山隧道、鐵路山線西坑尾隧道、一號隧道至四號隧道等
    • 地下街工程:台北市鄭州路地下街工程
  2. 擔任本學會多屆理事(第20屆至本屆),及曾擔任本學會多項委員會委員,如「混凝土工程委員會」、「先進技術委員會」、「鋼結構工程委員會」、「編輯出版委員會」等,並擔任混凝土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第20屆至本屆),且曾代表本學會參加2012年日本土木學會JSCE圓桌論壇,並於2013年榮獲本學會頒授「會士」之榮譽。
  3. 長期負責辦理國家與本學會之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技術手冊與教科書之編撰與籌劃混凝土規範之相關技術研討會,包括負責本學會〔土木401-96〕、〔土木401-100〕(目前為國家規範)、〔土木401-105〕、〔土木404-100上、下冊〕、〔土木406-100〕及美國〔ACI 318-14中文版〕等規範之主編與出版工作,對混凝土工程設計技術之推廣與提昇貢獻卓著。
  4. 代表本學會接辦多項各界委託之規範研訂與審查工作,其中有多項規範被採用當為國家規範;並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結構工程學會、地震工程學會、鋼構協會與結構技師公會等多個學協會、公會之理監事,熱心公益。
  5. 積極參與震害、水害及土石流災害之勘災與調查,及提供專業知識與技術,協助搶救損害,降低災害影響;並參與復建工程之設計工作,加速重建速度;另亦負責編定我國混凝土橋梁、鋼結構橋梁之檢測與補強規範,對橋梁延壽、防災技術之研究與災後重建工程助益甚大。
  6. 擔任多個單位之工程品質查核委員,與獲台鐵員訓中心等單位聘任為品管班講師,講授施工品質管理課程;並協助工程會完成「鋼結構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及查核作業手冊」;且所負責辦理之工程亦曾多次獲得工程會「工程品質特優獎」,對提昇施工品質貢獻良多。
  7. 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81年度「優秀青年工程師獎」。

瀏覽完整資料 PDF

返回 「工程獎章」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譚建國先生簡介

106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譚建國先生簡介

 

譚建國先生   

獎章種類:學術研究獎章

現  職:國立成功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學  歷:美國杜克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

簡  歷:

1. 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兼所長、講座教授
2. 中科院航發中心應力分析組教授顧問
3. 國科會工程處諮議委員、土木學門召集人
4.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總編輯
5. 中國工程學刊常務編輯
6. 力學期刊常務編輯

學術榮譽:

教學研究四十餘載,曾指導百餘位碩、博士研究生成為學界與業界中堅。

歷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先後獲得下列學術榮譽:

1. 國立成功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2. 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3. 力學學會會士。
4. 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國科會特約研究員獎。
5. 中國工程師學會最佳論文獎、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最佳論文獎、力學期刊 最佳論文獎。
6. 國立成功大學研究優良教師、教學優良教師。
7. 教育部大專教學資料實驗類佳作獎。

返回 「工程獎章」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作者 : admin
« 前一頁 — 後一頁 »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113 年年會 特別報導
  • 關於本會
    • 沿革
    • 章程
    • 理事長
    • 理監事會
    • 委員會
    • 會員代表
    • 榮譽會員/ 會士
    • 大事記
  • 電子報
    • 20230515 No.20
    • 20230417 No.19
    • 20230331 No.18
    • 20230320 No.17
    • 20230301 No.16
    • 20230219 No.15
    • 20230201-No.14
    • 20230119-No.13
    • 20230103-No.12
    • 20221216 第十一期
    • 20221130 第十期
    • 20221031 第九期
    • 20221017 第八期
    • 20220930 第七期
    • 20220922 號外
    • 20220915 第六期
    • 20220831 第五期
    • 20220815 第四期
    • 20220729 第三期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臺灣榮獲四金七銀閃耀國際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日勝幸福站(A6)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桃園大有梯田生態公園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橫山書法藝術館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 國際瞭望-KR:浮動城市的原型在韓國揭開序幕
      • 國際瞭望-CZ:世界最長的人行吊橋在捷克通橋
      • 國際暸望-DE:德國漢堡Montblanc Haus展館舉辦新展覽向 30 年的藝術贊助系列致敬
      • 活動報導-7/19離岸風力發電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
      • 活動報導-7/26綠色能源及低碳永續工程技術研討會
      • 活動預告-8/29-8/30將舉辦111年金門大橋工程研討會
    • 20220715 第二期
      • 淨零碳排-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 揪出高達28%被忽略的「隱含碳」
      • 淨零碳排-UN:永續基礎設施-減緩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
      • 淨零碳排-USA:報告發現,加州需要將歷史脫碳率提高三倍才能實現 2030年的碳目標
      • 工程技術-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啟用 高掛國旗歡慶
      • 國際瞭望-JP:NEC 開發利用衛星 SAR 和 AI 可檢測導致橋梁倒塌或嚴重損壞的新技術
      • 活動報導-20220601-「營建產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研討會」
      • 活動預告-CECAR9將於2022年9月21日至23日於印度Goa舉辦
    • 20220705 第一期
      • 發刊詞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優良工程首獎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個人成就獎
      • 永續台灣-提升公共工程品質為臺灣打造安全永續的環境
      • 永續台灣-政院專案檢視36個關鍵基礎設施
      • 國際暸望-USDOT 呼籲申請新的 125 億美元橋梁投資計畫
      • 國際暸望-拜登最終簽署立法釋放基礎設施法資金
      • 活動預告-新工法技術與法令推廣線上研討會
  • 榮譽 / 得獎
    • 工程獎章
    • 中技社土木水利學術獎
    • 工程特殊貢獻獎
    • 程禹傑出工程師獎
    • 獎學金
    • 論文獎
    • 工程數位創新應用獎
    • 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
    • 工程環境與美化獎
    • 大專院校工程創意競賽
    • 土木水利英語簡報競賽
    • AI應用獎勵金
  • 研討會 / 活動 / 競賽
    • 研討會 / 活動
    • 建築物耐震 公告 / 課程
    • 各項競賽
  • 50周年慶 特別報導
  • 年會
    • 113年年會
    • 112年年會
    • 111年年會
    • 110年年會
    • 109年年會
    • 108年年會
    • 107年年會
  •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
    • 緣起
    • 水力電能篇
    • 港都建設篇
  • 國家建言
    • 105年推動防災產業
    • 103年白皮書建言
  • 本會出版品
    • 會刊
      • 會刊第52卷第1期
      • 會刊第51卷以前
        • 會刊第51卷第6期
        • 會刊第51卷第5期
        • 會刊第51卷第4期
        • 會刊第51卷第3期
        • 會刊第51卷特刊
        • 會刊第51卷第2期
        • 會刊第51卷第1期
      • 會刊第50卷以前
        • 會刊第50卷第6期
        • 會刊第50卷第5期
        • 會刊第50卷第4期
        • 會刊第50卷第3期
        • 會刊第50卷第2期
        • 會刊第50卷第1期
      • 會刊第49卷以前
        • 會刊第49卷第6期
        • 會刊第49卷第5期
        • 會刊第49卷第4期
        • 會刊第49卷第3期
        • 會刊第49卷第2期
        • 會刊第49卷第1期
      • 會刊第48卷以前
        • 會刊第48卷第6期
        • 會刊第48卷第5期
        • 會刊第48卷第4期
        • 會刊第48卷第3期
        • 會刊第48卷第2期
        • 會刊第48卷第1期
      • 會刊第47卷以前
        • 會刊第47卷第6期
        • 會刊第47卷第5期
        • 會刊第47卷第4期
        • 會刊第47卷第3期
        • 會刊第47卷第2期
        • 會刊第47卷第1期
      • 會刊第46卷以前
        • 會刊第46卷第6期
        • 會刊第46卷第5期
        • 會刊第46卷第4期
        • 會刊第46卷第3期
        • 會刊第46卷第2期
        • 會刊第46卷第1期
      • 會刊第45卷以前
        • 會刊第45卷第6期
        • 會刊第45卷第5期
        • 會刊第45卷第4期
        • 會刊第45卷第3期
        • 會刊第45卷第2期
        • 會刊第45卷第1期
      • 會刊第44卷以前
        • 會刊第44卷第6期
        • 會刊第44卷第5期
        • 會刊第44卷第4期
        • 會刊第44卷第3期
        • 會刊第44卷第2期
        • 會刊第44卷第1期
      • 會刊第43卷以前
        • 會刊第43卷第6期
        • 會刊第43卷第5期
        • 會刊第43卷第4期
        • 會刊第43卷第3期
        • 會刊第43卷第2期
        • 會刊第43卷第1期
      • 會刊第42卷以前
        • 會刊第42卷第6期
        • 會刊第42卷第5期
        • 會刊第42卷第4期
        • 會刊第42卷第3期
        • 會刊第42卷第2期
        • 會刊第42卷第1期
      • 會刊第41卷以前
        • 會刊第41卷第6期
        • 會刊第41卷第5期
        • 會刊第41卷第4期
        • 會刊第41卷第3期
        • 會刊第41卷第2期
        • 會刊第41卷第1期
      • 會刊第40卷以前
        • 會刊第40卷第6期
        • 會刊第40卷第5期
        • 會刊第40卷第4期
        • 會刊第40卷第3期
        • 會刊第40卷第2期
        • 會刊第40卷第1期
      • 會刊第39卷以前
        • 會刊第39卷第6期
        • 會刊第39卷第5期
        • 會刊第39卷第4期
        • 會刊第39卷第3期
        • 會刊第39卷第2期
        • 會刊第39卷第1期
    • 學刊
    • 其他
  • 學刊投稿
  • 會員專區
    • 申請入會
    • 申請異動補正
  • 圖書館
  • 課程及講習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 100 仁愛路二段 1 號 4 樓 連絡電話:(02) 2392-6325 傳真:(02) 2396-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