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特殊貢獻獎」得獎人-董萍 先生
(107.12.8 特別頒發)

董萍先生
現 職:退休人員
最高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高級管理班 77Advanced Management Program (AMP)
簡 歷:
1. 行政院顧問
2. 交通部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處長
3. 交通部技監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處長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4. 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5. 國防部後勤參謀次長
董萍先生自撰事蹟說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座右銘成為鐵工局局訓-董萍
董萍先生,字紹城,民國12年11月生,浙江鄞縣人,陸軍官校17期炮科,陸軍三軍大學將官班畢業,並於美國陸軍後勤管理學校及哈佛大學高級企業管理深造。
一、軍旅歷練
董萍先生年少時日寇侵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為了抗戰,毅然投考西安陸軍軍官學校,開始他40年的軍旅生涯,奠定了做事嚴正不阿的性格。民國32年軍校畢業,在砲指部戰砲隊擔任少尉排長,正式加入抗戰行列,參與荊門戰役。轉戰沙場一路於民國64年晉升中將。他歷任後勤助理次長、陸軍兵工署署長、國防部後勤次長及中正理工學院院長等職務,主要是擔任國防高級幕僚及科技教育工作。民國69年初,獲得蔣經國總統首肯後,從軍職轉換角色擔任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從事交通事業。
二、台鐵局長期間
自任台鐵局長的3年期間(民國69年至72年)主持過許多重大工程,台鐵因受高速公路影響,營運連年虧損,在瞭解台鐵經營主要困難的同時,董局長也發現台鐵具備中國鐵路的傳統及優點,他提出「營運」、「服務」、「安全」、「紀律」四項目標,作為全局同仁努力的方向。他還常搭乘火車頭視察路線,一方面察看沿線的路軌及號誌狀況,一方面與基層同仁相處,鼓舞員工士氣。台鐵當時進行兩項建設計畫,一是宜蘭線(台北至蘇澳)鐵路雙軌化,另一是花東線(花蓮至台東)鐵路拓寬。為這兩個計畫,鐵路局分別成立宜蘭及東線施工處負責施工。其中,宜蘭線工程技術困難較少。花東線鐵路拓寬是將原來通行小火車的窄軌改建為與西部縱貫線相同的軌距,部分路線截彎取直,增加許多隧道、橋梁及路基工程,施工期間仍須保持鐵路的正常營運,實有一定的困難度。尤其是花東線預算必須增加一倍,都有賴董局長奔走爭取。值得一提的是,花東縣拓寬工程舞鶴地區一座2000多公尺長自強隧道的施工遭遇前所未見沉泥地質災害,邀請奧地利隧道專家使用新奧工法「NATM」做開挖之後的支撐系統,配合法國SOLETANCHE 灌漿工法改良地質,完成該座隧道工程,使用至今並未發生沈陷問題。從那時起,新奧工法正式引進國內,取代傳統的鋼支撐工法。另外,自強隧道的施工因地質特殊,進度極為緩慢,為不影響全線通車,董局長指示先把原來甚為彎曲的掃叭隧道加以拓寬,完成了通車任務,該隧道並改名「吉祥隧道」,作為預備路線。花東線拓寬工程終於民國71年6月如期通車。
三、鐵路地下化推手
台鐵列車通過平交道時,阻斷道路交通,製造噪音,影響都市整體發展,早有改善之議。董萍先生擔任臺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處長一職(民國72年至82年)時,經研究後建議自華山站起至萬華站止包括台北車站在內,全長4.2公里路線及車站全部地下化,台北近郊與地下化相關的鐵路週邊工程如松山站、南港站、南港貨場、板橋客車場等設施一併改建。工程總經費177億元。民國72年7月,地鐵工程在板橋開工,預定工期8年,經過努力在6年後順利通車,除了計畫周延、協調密切、執行徹底,各級長官及相關單位的支持、地鐵處全體同仁的努力之外,還有優秀的外籍顧問-德國DEC 顧問公司、台鐵累積百年的工程經驗與技術、甄選優良的廠商-榮工處、中華工程及其他配合工程的廠商等。董局長於民國78年也因此獲得交通部頒發一等交通專業獎章獎勵。第一期台北車站地下化工程完工後,使市區地面平交道消除,交通順暢,若干效益逐步顯現。致台北市議會及社會大眾要求,並奉政府核定,繼續推動「松山專案」、「萬華-板橋專案」及「南港專案」等分區分段依次展開,照時程及正常程序施工,先後20年使台北都會區原有鐵路已全部進入地下,並建設現代化的大型車站,包括台北、萬華、板橋、松山及南港車站等,每一座車站在規劃之初,均已完整考量將高鐵、捷運站場及隧道工程同時納入整體結構、達成三鐵共構目標,效益宏遠。
四、鐵路地下化東延松山工程專案(松山專案)
松山專案即讓華山至松山的5公里長鐵路設法進入地下,採用經濟安全的明挖法在原有鐵路下構築兩條隧道,每條隧道內鋪設雙線隧道共4線,並在新建鐵路隧道上建築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沿線也構築地下停車場及共同管溝,工程交由地鐵處及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共同規劃執行。這項計畫最大的困難是要在狹長的路幅內施工,期間要維持鐵路正常營運及行車安全,當然也要顧及兩側密集樓房商店的安全。為了達成此一艱鉅工程任務,產生了「三軌計畫」、「先南後北」、「上下一體」的工程規劃概念。所謂「三軌計畫」是允諾台鐵在施工期間維持三線電氣化軌道供其營運。「先南後北」是先構築南側隧道,待鐵路移至南側隧道營運後再築北側隧道。「上下一體」是最下面的鐵路隧道體設計及施工與其上面的地下停車場、共同管道、平面道路及高架道路完全配合,因為,高架道路的支柱基礎是連接設置在鐵路隧道上方的,因此,工程發包時也由一家顧問公司及一家包商上下整體負責,如此對品質、工期、安全維護及整合工作都較為有利,這在台灣尚屬首創。而「三軌計畫」的執行方式是先在台鐵原有四股軌道北側增設一股新軌道,撤除南側的兩股軌道騰空土地施工,待南隧道內兩股新軌道完工通車後,在隧道頂再加設一股軌道共三軌道供台鐵使用。松山專案南隧道於民國81年8月完工通車,行政院在典禮中頒給董萍先生「三等功績獎章」,待北隧道完工後於民國83年7月通車,整個松山專案計畫於焉完成。
五、籌備高鐵,完成期中規劃作業
民國79年至80年奉命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處長職務,這段期間,除繼續執行鐵路地下化工程外,同時抽出部分人力,集中力量按程序施作,完成興建高速鐵路初步規劃工作,為爾後高鐵興建,奠定了施作良好基礎,開啟了此項重要交通建設之首要工作。台灣高速鐵路的規劃為自台北至高雄,最早規劃了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5個主要車站,平均時速300公里,全程行車時間概為90分鐘,全部經費4,000億元,工期8年。台灣高速鐵路開始初步規劃,聘請法國國鐵顧問公司SOFTRAIL 為規劃顧問,也另外聘請德、日兩國顧問為特別顧問,共同參與規劃協調作業。規劃可適用於德、日、法三種系統,便於而後公開競爭的公平性。民國79年,董萍先生兼任高速鐵路工程籌備處長,完成期中規劃作業,後籌備處長由毛治國接任,工程方式改為BOT民間投資。
六、獲勳退休
民國82年12月,董萍先生從交通部技監兼地鐵處長工作崗位退休,那年2月,行政院連院長以行政院一等功績獎章,表彰對台北地鐵工程的貢獻與辛勞。
七、退休後建立典章制度
退休後,擔任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倫理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加強推動工程倫理之實踐,辦理各項重大工程績效之研討會,並研討修訂工程師對「社會」、「專業」、「業雇主」及「同僚」此四大工程師信條:
1. 工程師對社會的責任:
守法奉獻:恪遵法令規章保障公共安全增進民眾福祉
尊重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珍惜天然資源保存文化資產
2. 工程師對專業的責任:
敬業守分:發揮專業知能嚴守職業本分做好工程實務
創新精進:吸收科技新知致力求精求進提昇產品品質
3. 工程師對業雇主的責任:
真誠服務:竭盡才能智慧提供最佳服務達成工作目標
互信互利:建立相互信任營造雙贏共識創造工程佳績
4. 工程師對同僚的責任:
分工合作:貫徹專長分工注重協調合作增進作業效率
承先啟後:矢志自勵互勉傳承技術經驗培養後進人才
民國86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提昇工程師形象專案小組」,請董萍先生擔任召集人,舉辦國內「工程優良獎」,表揚對國家社會有具體貢獻及顯著效益之優良工程,提升工程師士氣。
八、終身成就
身為台灣首位推動鐵路地下化的前台鐵局局長董萍,於民國102年08月獲交通部第14屆「金路獎」頒終身成就獎。董先生已退休近20年,目前在台灣工程界的後繼領導者多人,包括政府工程單位,大型工程顧問公司,營造廠商主管人員,仍多懷念其行事典範,懇切待人的態度,均適時表達問候與關懷之意,足證董先生留給工程界人士印象深刻,影響深遠。前交通部葉匡時部長稱讚董萍更是交通工程界的巨人,強調政府現在最缺乏執行力的氣魄,引用董萍的座右銘「為者常成、行者常至」,鼓勵在交通界的每一個人要牢記,不做就不會成功,不走永遠走不到。
台北地鐵工程在其領導下,每期工程都能在預算範圍內如期如質的完成,實屬不易,且總是以最前端的思維領著工程前進。
董先生退休後稟持工程師精神,未曾鬆懈,參與編訂工程師手冊等,引領工程界提升工程形象,奉獻自己給國家社會。
爰此,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07年特別頒發「終身特殊貢獻獎」于董萍先生,以感謝董先生對工程界的付出。
分類 :
未分類
日期 : 2018 年 11 月 09 日
作者 :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