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下載區
  • 圖書館
  • 聯繫我們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未分類 > 108 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呂良正先生簡介
108 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呂良正先生簡介

108 年度「工程獎章」得獎人-呂良正先生簡介

 

呂良正先生

獎章種類:學術研究獎章

現  職:財團法人臺灣營建研究院  院長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教授

最高學歷:康乃爾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研究所  博士 (1994)

簡  歷:

1. 臺灣循環經濟學會  創會理事長 (2019.6~)
2. 中國工程師學會  理事 (2018.11~)
3.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常務監事 (2017.12~)
4.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  秘書長/執行長 (2017.8~)
5.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  理事長 (2016.1~2017.12)
6.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理事長 (2013.12~2017.11)
7.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系主任 (2010.2~2016.7)

專  長:

結構最佳化設計、地震工程、計算力學、建築物理模擬

榮  譽: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榮譽會員、會士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榮譽會員、會士
Honorary Fellow, Myanmar Engineering Society

著  作:

  1. 期刊著作50餘篇 (包括30多篇SCI期刊著作)。
  2. 研討會論文100餘篇。

期刊主編/領域主編 (Editor-in-Chief / Subject Editor):

  1. 「結構工程」期刊 (主編): 2010/3~迄今 (已經擔任主編9年)
    (本期刊為國內唯一結構工程領域期刊,今年出刊第34年)
  2. Subject Editor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JCIE) (本期刊為 SCI Journal): 2014~迄今

其他學術相關服務

  1. Secretary General, the Sixth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EASEC-6), January 1998, Taipei, Taiwan.
  2. Secretary General,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 (ICSSD 2000), December 2000, Taipei, Taiwan.
  3. Secretary General,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Civil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ICCCBE-IX), April 2002, Taipei, Taiwan.
  4. Chairman of Local Organizing Committee, IASS-APCS 2003: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w Perspectives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 October 22-26, 2003, Taipei, Taiwan.
  5. Secretary General, the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0/4-2002/3.
  6. Vice Secretary General,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2002/4-2004/3.
  7. Secretary General of EASEC Steering Committee, 2006/8-2013/9.

推薦事蹟:

  1. 土木系系主任 (2010/02~2016/07)
      • 實作課程的典範:規劃並推動實作課程三部曲:包括Cornerstone(大一兩門必修課)、Keystone(大二一門實驗課)、Capstone(大三、大四必修課),這個課程改革一開始就獲得同仁的支持與幫忙,持續多年下來,已經形成土木系的文化,也成為國內很多系所學習的典範。
      • 南向的先驅:推動越南碩士專班,本專班非常特殊,第一年學生在河內上課,第二年到台大上課並完成碩士論文。 該專班於2008年啟動招生,第一屆學生於2010年6月畢業。直到目前為止,該專班畢業之學生已有90多位。
      • 凝聚校友向心力:將土木系、土木文教基金會及土木系校友會三個組織凝聚在一起,每年定期舉辦校友會,並舉辦國內及過外的校友聯誼及參訪。這幾年下來,不只是國內校友,海外校友(港、澳、馬來西亞、汶萊、泰國、印尼)也與系上有很強的聯繫。
      • QS排名極佳且穩定:除2011年第54名外,2012年起都是30幾名。在台大各系所當中,土木系在QS排名上算是表現最亮眼的系所之一。
  2.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 (2013/11~2017/11)
      • 社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源自於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及中國水利工程學會,兩個學會於1973年在台北市召開聯合年會後決議合併,迄今45年多。這個組織是台灣土木水利工程界的最高專業組織(相當於美國的ASCE),由土木水利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及團體組成,涵蓋產、官、學、研各界,如交通部、公路總局等之各級機關、各大學院校、民間機構及個人,為台灣最大的土木專業學會組織。於兩任理事長四年的主要貢獻如下:
      • 發行刊物專書,強化專業出版的品牌: 除強化「土木水利工程」學刊(EI期刊)之品質外,將「土木水利」雙月刊改為全彩印刷,內容、印刷精美,廣獲好評。出版「美國 ACI318-14 混凝土規範及解說中文版」,提供工程界最新規範趨勢。出版「台灣水力發電廠」,第一本以照片為主的電廠寫真集。睽違十年後,再度發行「台灣土木史叢書」:電力土木工程誌。
      • 整合會務結合共識,加強對外服務: 檢討修正45年來的會員資料庫,歸納得出有效會員3,000多位,積極服務之。整合各領域專業人士加入學會團隊,包括土木、結構、大地等各技師公會。與不同領域專業,如建築等,進行交流,促進土木產業的意見溝通。
      • 舉辦研討會、論壇及工程參觀,展現土木水利最新技術: 每年舉辦、協辦之研討會、論壇及工程參觀約10場,多數是免費提供會員參加。為提升效率及服務,利用網路及雲端科技,推廣資訊,標準化且精進會議流程 (例:網路報名及研討會APP)。
      • 培育學生及專業人才,為永續發展奠基: 補助年輕工程師及教授參加演講、出國交流等。指定或邀請在線工程師參與工程技術交流及發表演講。2015年起每年與技術顧問同業公會、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合辦「學生工程創意競賽」,已經舉辦過4屆。舉辦更多元的活動,鼓勵青年及學生參加,包括青年工程師座談、學生領導松活動等。
      • 帶領台灣土木水利與國際接軌: 本學會是亞洲土木工程聯盟創始國之一,2016年組盛大代表團參加美國夏威夷舉辦之 CECAR 7,獲獎連連,提升我國形象。2016年創辦「台港土木技術交流研討會」,2017年為第二屆。2016年在高雄舉辦「第一屆台日土木技術交流研討會」,2017年5 月將在東京辦第二屆。2017年6月將在台北舉辦「台美土木技術交流研討會」。此外,與他國(美、日、韓、蒙古、緬甸等)土木友會都有定期相關交流或互訪並簽訂合作協議書。
      • 為產業發聲,給政府建言: 2014、2015年整合土木水利界資源,提出「土木產業白皮書」向政府建言。2016年受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進行「土木基本法」立法初步研究案。2015.5.25代表工程界,參與國是論壇。2016年建議政府推動防災產業化。2016.3.25 於台大舉辦「土壤液化 免驚!」記者會,宣導液化正確觀念。
      • 為台灣工程作紀錄: 2016年台灣公共建設微電影開始製作發行,已完成台灣北部水力發電廠,後續其他地區水力電廠也持續進行中。2017年成立「台灣公共建設影像資料庫」,以保存台灣工程紀錄。
      • 組織改造,高效管理,重新塑造學會之地位與聲勢: 內部組織調整,任務重新設計分配,讓45年的學會氣象一新。 檢討歷年的會籍資料庫,自萬餘筆資料中,歸納出有效會員,強化實質服務。善用新科技,建立全面SOP,以減省人力、物力各項資源,執行工作亦更精準。檢討各項收入及支出,有效運用資源。近幾年的積極作為,已吸引更多會員加入,突破歷史紀錄。尤其是團體會員數,自2014年的118家增為2017年的150家。財務方面,自原本過去有些年會虧損,改善為2014年結餘11萬8千元,2015年結餘50萬元,2016年結餘143萬元,2017年結餘63萬9千元;四年理事長任期內總共結餘268萬8千元。
  3.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 祕書長/執行長(2017/8~迄今)、副祕書長(2011/8~2017/7)、副執行長(2012/8~2017/7)
      • 積極尋覓、購置學會總部及督導裝修設計與施工: 2013年以半年時間尋覓適合學會之辦公室,並於購置後督導及參與裝修設計與施工,為同仁提供優質辦公環境,學會已於2014年6月搬遷到林森北路現址。
      • 作業e化、強化服務:個人於2012年審查韓國工程教育認證後,建議學會開發目前已經使用兩年之認證管理系統(AMS),此系統不僅方便委員審查及書寫認證意見,也便於系所維護及管理認證資料。此外,過去幾年來,在維持認證品質前題下,提出並落實許多簡化及標準化認證準備工作,讓系所認證得以永續。
      •  委員培訓、認證講習會:過去7年多來,除協助規劃認證委員培訓、認證研習等會議,也擔任主要培訓之講員。
      • 推動國內認證學系capstone課程: 於2012年到韓國審查其認證組織ABEEK,理解到capstone課程是國際趨勢,於是推動讓capstone進到2014年IEET規範。在此之前,每年籌辦兩場capstone課程分享,也常受邀到各校推廣。今天capstone課程已經普遍於各大學實施,已經有相當的成果。
      • 大陸認證: 近四年來,規劃與執行大陸大學及高職的專業認證,獲得很好的成果。由初期的福建省,擴展到廣東省、黑龍江省及目前正在商議合作的江蘇省,對於促進兩岸交流及工程教育之品質管理貢獻良多。
      • 協助緬甸及泰國建立工程教育認證組織: 過去六年來到緬甸10多次,協助緬甸建立其工程教育認證制度,獲得緬甸工程界及學界高度的肯定,也因此與緬甸工程業界及學界建立很好的關係。而近兩年也積極協助泰國建立其工程教育認證制度。緬甸及泰國都將於今年申請國際組織華盛頓協議準會員,這也是具體輔導成果的展現。
      • 被IEET推薦,獲IEA(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選為2012年審查韓國認證組織ABEEK的國際審查員;此外,2018年擔任審查南非認證組織ECSA(Engineering Council of South Africa)的國際審查團團主席。以上國際審查都圓滿成功,獲得IEA高度肯定。
      • 由於熟悉國際審查,也被台北亞太工程師及國際工程師監督委員會推薦,獲IEA(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lliance)選為秘魯申請亞太工程師協定入會之國際審查團團主席。親自到祕魯去觀察他們工程師的制度及整個申請亞太工程師的制度及程序等,以上國際審查圓滿成功,獲得IEA高度肯定。
  4. 臺灣循環經濟學會創會理事長
      • 2019年以臺灣營建研究院為發起單位於6月創立臺灣循環經濟學會 (Taiwan Society for Circular Economy),冀望藉由學會的平臺創造跨產業的循環經濟合作契機,亦為政府與產業對話搭起橋梁,舞動臺灣營建產業的循環經濟。
  5. 創新創意、人文素養、關懷社會
      • 擔任土木系副系主任期間,設立藝文走廊、設計土木館大門及大門右側牆上之浮雕,該浮雕已成為土木館之地標。系主任期間設計大門前洗石子鋪面及學系信封。
      • 擔任台大工學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期間,將結構設計外審(台灣重要之建築,幾乎都在此中心進行結構設計審查)改為以計畫案形式執行,大大增加中心業績,此一制度沿用至今。
      • 過去20年來,除多次擔任考選部國家考試命題委員外,也擔任土木相關國家考試召集人及典試委員約10次。
      • 投書媒體提供專業觀點
      • 審訂專業及科普書籍不餘遺力

 

返回 「工程獎章」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關於本會
    • 沿革
    • 章程
    • 理事長
    • 理監事會
    • 委員會
    • 會員代表
    • 榮譽會員/ 會士
    • 大事記
  • 最新消息
  • 電子報 New!
    • 20230320 No.17
    • 20230301 No.16
    • 20230219 No.15
    • 20230201-No.14
    • 20230119-No.13
    • 20230103-No.12
    • 20221216 第十一期
    • 20221130 第十期
    • 20221031 第九期
    • 20221017 第八期
    • 20220930 第七期
    • 20220922 號外
    • 20220915 第六期
    • 20220831 第五期
    • 20220815 第四期
    • 20220729 第三期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臺灣榮獲四金七銀閃耀國際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日勝幸福站(A6)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桃園大有梯田生態公園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橫山書法藝術館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 國際瞭望-KR:浮動城市的原型在韓國揭開序幕
      • 國際瞭望-CZ:世界最長的人行吊橋在捷克通橋
      • 國際暸望-DE:德國漢堡Montblanc Haus展館舉辦新展覽向 30 年的藝術贊助系列致敬
      • 活動報導-7/19離岸風力發電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
      • 活動報導-7/26綠色能源及低碳永續工程技術研討會
      • 活動預告-8/29-8/30將舉辦111年金門大橋工程研討會
    • 20220715 第二期
      • 淨零碳排-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 揪出高達28%被忽略的「隱含碳」
      • 淨零碳排-UN:永續基礎設施-減緩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
      • 淨零碳排-USA:報告發現,加州需要將歷史脫碳率提高三倍才能實現 2030年的碳目標
      • 工程技術-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啟用 高掛國旗歡慶
      • 國際瞭望-JP:NEC 開發利用衛星 SAR 和 AI 可檢測導致橋梁倒塌或嚴重損壞的新技術
      • 活動報導-20220601-「營建產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研討會」
      • 活動預告-CECAR9將於2022年9月21日至23日於印度Goa舉辦
    • 20220705 第一期
      • 發刊詞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優良工程首獎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個人成就獎
      • 永續台灣-提升公共工程品質為臺灣打造安全永續的環境
      • 永續台灣-政院專案檢視36個關鍵基礎設施
      • 國際暸望-USDOT 呼籲申請新的 125 億美元橋梁投資計畫
      • 國際暸望-拜登最終簽署立法釋放基礎設施法資金
      • 活動預告-新工法技術與法令推廣線上研討會
  • 榮譽 / 得獎
    • 中技社土木水利學術獎
    • 工程獎章
    • 終身特殊貢獻獎
    • 程禹傑出工程師獎
    • 獎學金
    • 論文獎
    • 工程環境與美化獎
    • 工程數位創新應用獎
    • 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
    • 土木水利盃英語簡報競賽
    • 全國大專院校工程創意競賽
  • 研討會訊息
    • 國內
    • 國外
    • 課程及講習
    • 活動比賽
  • 年會
    • 111年年會
    • 110年年會
    • 109年年會
    • 108年年會
    • 107年年會
  •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
    • 緣起
    • 水力電能篇
    • 港都建設篇
  • 國家建言
    • 103 年白皮書建言
  • 本會出版品
    • 會刊
      • 會刊第49卷第6期
      • 會刊第49卷第5期
      • 會刊第49卷第4期
      • 會刊第49卷第3期
      • 會刊第49卷第2期
      • 會刊第49卷第1期
      • 會刊第48卷以前
        • 會刊第48卷第6期
        • 會刊第48卷第5期
        • 會刊第48卷第4期
        • 會刊第48卷第3期
        • 會刊第48卷第2期
        • 會刊第48卷第1期
      • 會刊第47卷以前
        • 會刊第47卷第6期
        • 會刊第47卷第5期
        • 會刊第47卷第4期
        • 會刊第47卷第3期
        • 會刊第47卷第2期
        • 會刊第47卷第1期
      • 會刊第46卷以前
        • 會刊第46卷第6期
        • 會刊第46卷第5期
        • 會刊第46卷第4期
        • 會刊第46卷第3期
        • 會刊第46卷第2期
        • 會刊第46卷第1期
      • 會刊第45卷以前
        • 會刊第45卷第6期
        • 會刊第45卷第5期
        • 會刊第45卷第4期
        • 會刊第45卷第3期
        • 會刊第45卷第2期
        • 會刊第45卷第1期
      • 會刊第44卷以前
        • 會刊第44卷第6期
        • 會刊第44卷第5期
        • 會刊第44卷第4期
        • 會刊第44卷第3期
        • 會刊第44卷第2期
        • 會刊第44卷第1期
      • 會刊第43卷以前
        • 會刊第43卷第6期
        • 會刊第43卷第5期
        • 會刊第43卷第4期
        • 會刊第43卷第3期
        • 會刊第43卷第2期
        • 會刊第43卷第1期
      • 會刊第42卷以前
        • 會刊第42卷第6期
        • 會刊第42卷第5期
        • 會刊第42卷第4期
        • 會刊第42卷第3期
        • 會刊第42卷第2期
        • 會刊第42卷第1期
      • 會刊第41卷以前
        • 會刊第41卷第6期
        • 會刊第41卷第5期
        • 會刊第41卷第4期
        • 會刊第41卷第3期
        • 會刊第41卷第2期
        • 會刊第41卷第1期
      • 會刊第40卷以前
        • 會刊第40卷第6期
        • 會刊第40卷第5期
        • 會刊第40卷第4期
        • 會刊第40卷第3期
        • 會刊第40卷第2期
        • 會刊第40卷第1期
      • 會刊第39卷以前
        • 會刊第39卷第6期
        • 會刊第39卷第5期
        • 會刊第39卷第4期
        • 會刊第39卷第3期
        • 會刊第39卷第2期
        • 會刊第39卷第1期
    • 學刊
    • 其他
  • 學刊投稿
  • 會員專區
    • 申請入會
    • 申請異動補正
  • 圖書館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 100 仁愛路二段 1 號 4 樓 連絡電話:(02) 2392-6325 傳真:(02) 2396-4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