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下載區
  • 圖書館
  • 聯繫我們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最新消息 > 【2021年4月15日出版】[土木401-110]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
【2021年4月15日出版】[土木401-110]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

2021 年最新出版

 


[土木401-110] 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與解說
 
(勘誤表下載 111.10.17 版)

 
 
(全書 592頁, 16K 大小,彩色印刷)
 
定價 1,000元

會員優惠價:750元

(含掛號運費, 售價約為定價六九折)

試讀本

〈封面前言等〉    〈第一章總則〉

設計規範編審小組 (按姓氏筆劃排序)

方文志      王承順      王勇智
王炤烈      王韡蒨      吳子良
李宏仁      李 釗      李姿瑩
李翼安      林佳蓁      林炳昌
邱建國      柯鎮洋      洪崇展
胡銘煌      翁樸文      高健章
張大鵬      陳式毅      陳君弢
陳清泉      彭康瑜      黃 然
黃世建      黃炳勳      詹文宗
詹穎雯      廖文正      廖肇昌
劉光晏      歐昱辰      蔣啟恆
鄭敏元      蕭輔沛         

理事長序

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為本學會歷史最悠久的委員會,於民國五十四年由虞教授兆中擘劃成立,主要使命為編訂混凝土工程相關規範與技術手冊。56年來完成了38次相關規範與手冊之研訂或增修工作,且積極推廣應用,相關成果經內政部營建署審訂通過並囊括於「建築技術規則」中,為國內混凝土工程設計之圭臬,深獲土木營建工程人士之信賴與肯定。

為使國內混凝土工程規範品質更臻完善及符合國際技術發展的潮流,本學會於105年承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範之修正研擬」研究案,研究內容歷經10次編審會議審查通過,供為營建署編修新版規範之依據。為促使「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之推廣應用,混凝土工程委員會特發行本版 (土木401-110) 規範,以求與國家規範同步,方便工程界使用。

本規範得以完成,特需感謝混凝土工程委員會規範編審小組全體委員之努力,長期犧牲假期、不辭辛勞積極參與。此外,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與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提供會議場所與資訊設備供委員會使用,亦謹此致謝。對於曾提供寶貴意見與實務經驗之學者、專家與工程先進們,也藉以表達敬意與謝忱。本規範之編審雖由規範編審工作小組全體委員及工作人員全力以赴,但疏漏之處恐或在所難免,尚祈工程先進、學者專家與各方賢達多多惠賜卓見續予指導與支持,讓未來規範編修更臻完善。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理事長                                                      
理事長 謹誌
中華民國一一零年四月

出版序

本版規範係以美國混凝土學會出版之ACI 318-19規範為基礎,再參考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內政部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審查小組之意見,以及國內工程實務情況編訂而得。本版規範已通過內政部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審查小組之審查,即將頒布為國家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本版規範之章節編排較現行國家規範有大幅度之變更,現行國家規範主要參考自ACI 318-05,採力學行為作為章節編排之主要依據,本版規範之章節則以構材作為編排之主要依據,較符合設計實務之流程。章節重組後之規範內容共計26章及1個附錄A,含六大群組,分別為總則、結構系統、構材、接頭與接合部、工具箱、施工群組。規範第1-3章屬於總則群組,分別涵蓋規範範圍、符號與名詞定義、所引用或參考的國家規範與標準之規定;第4-6、18章屬於結構系統群組,分別包括結構系統要求、載重、結構分析、耐震結構物之規定;第7-14章屬於構材群組,分別涵蓋單向版、雙向版、梁、柱、牆、橫膈版、基礎、純混凝土之規定;第15-17章屬於接頭與接合部群組,分別包含梁柱與版柱接頭、構材接合部、錨栓之規定;第19-25章屬於工具箱群組,分別涵蓋混凝土材料、鋼筋材料、強度折減因數、斷面強度、壓拉桿、使用性、鋼筋細節之規定;第26章則為施工群組,為施工圖說與檢驗之規定;附錄A則含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之規定。

本版規範除章節重組外,亦納入諸多技術革新,新增或修訂的技術條文涵蓋新材料、新設計方法、與新分析技術,新材料包括高強度鋼筋(SD 490W、SD 550W與SD 690)、擴頭鋼筋、鋼筋機械式續接器、鋼纖維混凝土、噴凝土、混合水泥、膨脹性水硬性水泥、替代性膠結材、再生粒料、腐蝕抑制劑、螺紋錨栓等,新設計方法涵蓋新混凝土彈性模數計算、修訂混凝土剪力強度計算、新增混凝土雙軸向剪力強度互制、修訂非預力構材撓度計算、修訂與新增許多耐震設計條文、伸展與搭接長度修訂、新增混凝土暴露環境分類與分級、壓拉桿設計更新等,新分析技術包括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等。前述技術革新將使混凝土結構更為安全,施工性更佳,且兼具耐久性與永續性。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之引入,將允許設計者進行性能為導向之設計,使結構設計更具彈性。

本規範之編訂,除有賴本委員會全體委員與幹事數年犧牲假日之努力與辛勞外,更感謝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與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提供場地及行政支援,亦感謝本學會秘書處的行政支援,另工程界先進在編訂過程中給予的許多回饋與指教,在此一併予以致謝。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混凝土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混凝土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 謹誌
中華民國一一零年四月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總 則
1.1 依據
1.2 範圍
1.3 通則
1.4 目的
1.5 適用範圍
1.6 解釋
1.7 設計圖說與設計紀錄
1.8 試驗與檢驗
1.9 特殊設計、施工或替代施工材料系統之認可

第二章 符號與名詞定義
2.1 範圍
2.2 符號
2.3 名詞定義

第三章 參考標準
3.1 範圍
3.2 參考標準

第四章 結構系統要求
4.1 範圍
4.2 材料
4.3 設計載重
4.4 結構系統與載重傳力路徑
4.5 結構分析
4.6 強度
4.7 使用性
4.8 耐久性
4.9 永續性
4.10 結構整體性
4.11 防火
4.12 特定施工類型之要求
4.13 施工及檢驗
4.14 既有結構物之強度評估

第五章 載重
5.1 範圍
5.2 通則
5.3 載重因數及其組合

第六章 結構分析
6.1 範圍
6.2 通則
6.3 分析模型假設
6.4 活載重之分布
6.5 非預力連續梁及單向版之簡易分析方法
6.6 線彈性一階分析
6.7 線彈性二階分析
6.8 非彈性分析
6.9 有限元素分析可接受度

第七章 單向版
7.1 範圍
7.2 通則
7.3 設計限制
7.4 需求強度
7.5 設計強度
7.6 鋼筋限制
7.7 鋼筋細部配置

第八章 雙向版
8.1 範圍
8.2 通則
8.3 設計限制
8.4 需求強度
8.5 設計強度
8.6 鋼筋限制
8.7 鋼筋細部配置
8.8 非預力雙向格柵小梁系統
8.9 昇版構造

第九章 梁
9.1 範圍
9.2 通則
9.3 設計限制
9.4 需求強度
9.5 設計強度
9.6 鋼筋限制
9.7 鋼筋細則
9.8 非預力單向格柵小梁系統
9.9 深梁

第十章 柱
10.1 範圍
10.2 通則
10.3 設計限制
10.4 需求強度
10.5 設計強度
10.6 鋼筋限制
10.7 鋼筋細則

第十一章 牆
11.1 範圍
11.2 通則
11.3 設計限制
11.4 需求強度
11.5 設計強度
11.6 鋼筋限制
11.7 配筋細部
11.8 面外長細牆分析替代方法

第十二章 橫膈版
12.1 範圍
12.2 通則
12.3 設計限制
12.4 需求強度
12.5 設計強度
12.6 鋼筋規定
12.7 鋼筋細則

第十三章 基礎
13.1 範圍
13.2 通則
13.3 淺基礎
13.4 深基礎

第十四章 純混凝土
14.1 範圍
14.2 通則
14.3 設計限制
14.4 需求強度
14.5 設計強度
14.6 配筋細節

第十五章 梁柱與版柱接頭
15.1 範圍
15.2 通則
15.3 接頭細部設計
15.4 梁柱接頭強度要求
15.5 傳遞柱軸力通過樓版系統

第十六章 構材間之接合部
16.1 範圍
16.2 預鑄混凝土構材接合部
16.3 基礎接合部
16.4 合成混凝土撓曲構材水平剪力傳遞
16.5 托架及梁托

第十七章 混凝土結構用錨栓
17.1 範圍
17.2 一般需求
17.3 設計限制
17.4 需求強度
17.5 設計強度
17.6 拉力強度
17.7 剪力強度
17.8 拉力和剪力互制作用
17.9 避免劈裂破壞之邊距、間距和厚度需求
17.10 錨栓耐震設計需求
17.11 具剪力榫之基板

第十八章 耐震結構物
18.1 範圍
18.2 通則
18.3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梁
18.4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柱
18.5 特殊抗彎矩構架之接頭
18.6 預鑄特殊抗彎矩構架
18.7 特殊結構牆
18.8 預鑄特殊結構牆
18.9 橫膈版與桁架
18.10 基礎
18.11 非抵抗地震力系統之構材

第十九章 混凝土:設計與耐久性要求
19.1 範圍
19.2 混凝土設計性質
19.3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19.4 灌漿材料之耐久性要求

第二十章 鋼筋性質、耐久性及埋置物
20.1 範圍
20.2 非預力鋼筋及鋼線
20.3 預力鋼絞線、鋼線、鋼棒
20.4 合成柱用結構鋼、鋼管及鋼筒
20.5 鋼筋的耐久性規定
20.6 埋置物

第二十一章 強度折減因數
21.1 範圍
21.2 結構混凝土構材及接頭之強度折減因數

第二十二章 斷面強度
22.1 範圍
22.2 彎矩與軸力強度之設計假設
22.3 撓曲強度
22.4 軸力強度或撓曲與軸力組合強度
22.5 單向剪力強度
22.6 雙向剪力強度
22.7 扭力強度
22.8 支承
22.9 剪力摩擦

第二十三章 壓拉桿方法
23.1 範圍
23.2 通則
23.3 設計強度
23.4 壓桿強度
23.5 最少分布鋼筋
23.6 壓桿鋼筋細則
23.7 拉桿強度
23.8 拉桿鋼筋細則
23.9 節點區強度
23.10 彎曲鋼筋節點
23.11 採壓拉桿方法之耐震設計

第二十四章 使用性要求
24.1 範圍
24.2 使用等級重力載重引致之撓度
24.3 單向版及梁中撓曲鋼筋之分布
24.4 收縮與溫度鋼筋
24.5 預力混凝土受撓構材之容許應力

第二十五章 鋼筋細節
25.1 範圍
25.2 鋼筋最小間距
25.3 標準彎鉤、耐震彎鉤、繫筋及最小彎曲內直徑
25.4 鋼筋之伸展
25.5 鋼筋續接
25.6 束筋
25.7 橫向鋼筋
25.8 後拉預力之錨定器與續接器
25.9 後拉預力鋼腱錨定區

第二十六章 設計圖說及檢驗
26.1 範圍
26.2 設計標準
26.3 構材資料
26.4 混凝土材料及拌成物要求
26.5 混凝土生產與施工
26.6 鋼筋材料和施工要求
26.7 混凝土錨定
26.8 埋置物
26.9 預鑄混凝土附加要求
26.10 預力混凝土附加要求
26.11 模板
26.12 硬固混凝土評估與驗收
26.13 檢驗

第二十七章 既有結構物強度評估
27.1 範圍
27.2 通則
27.3 分析法強度評估
27.4 載重試驗法強度評估
27.5 單向載重試驗程序
27.6 往復載重試驗程序

解說之參考文獻

附篇A - 使用非線性反應歷時分析進行設計驗證
A.1 符號與專有名詞
A.2 範圍
A.3 總則
A.4 地震歷時
A.5 載重因數與組合
A.6 建模與分析
A.7 行為分類與臨界狀態
A.8 有效勁度
A.9 預期材料強度
A.10 位移控制行為的接受準則
A.11 強度控制行為的預期強度
A.12 加強的細部配置要求
A.13 特殊結構審查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 關於本會
    • 沿革
    • 章程
    • 理事長
    • 理監事會
    • 委員會
    • 會員代表
    • 榮譽會員/ 會士
    • 大事記
  • 最新消息
  • 電子報 New!
    • 20230320 No.17
    • 20230301 No.16
    • 20230219 No.15
    • 20230201-No.14
    • 20230119-No.13
    • 20230103-No.12
    • 20221216 第十一期
    • 20221130 第十期
    • 20221031 第九期
    • 20221017 第八期
    • 20220930 第七期
    • 20220922 號外
    • 20220915 第六期
    • 20220831 第五期
    • 20220815 第四期
    • 20220729 第三期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臺灣榮獲四金七銀閃耀國際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日勝幸福站(A6)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桃園大有梯田生態公園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橫山書法藝術館
      • 2022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 國際瞭望-KR:浮動城市的原型在韓國揭開序幕
      • 國際瞭望-CZ:世界最長的人行吊橋在捷克通橋
      • 國際暸望-DE:德國漢堡Montblanc Haus展館舉辦新展覽向 30 年的藝術贊助系列致敬
      • 活動報導-7/19離岸風力發電場址調查及設計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
      • 活動報導-7/26綠色能源及低碳永續工程技術研討會
      • 活動預告-8/29-8/30將舉辦111年金門大橋工程研討會
    • 20220715 第二期
      • 淨零碳排-建築物生命週期評估 揪出高達28%被忽略的「隱含碳」
      • 淨零碳排-UN:永續基礎設施-減緩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的協同作用
      • 淨零碳排-USA:報告發現,加州需要將歷史脫碳率提高三倍才能實現 2030年的碳目標
      • 工程技術-台灣首座極地研究站啟用 高掛國旗歡慶
      • 國際瞭望-JP:NEC 開發利用衛星 SAR 和 AI 可檢測導致橋梁倒塌或嚴重損壞的新技術
      • 活動報導-20220601-「營建產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研討會」
      • 活動預告-CECAR9將於2022年9月21日至23日於印度Goa舉辦
    • 20220705 第一期
      • 發刊詞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優良工程首獎
      • 台灣之光-2022亞洲土木個人成就獎
      • 永續台灣-提升公共工程品質為臺灣打造安全永續的環境
      • 永續台灣-政院專案檢視36個關鍵基礎設施
      • 國際暸望-USDOT 呼籲申請新的 125 億美元橋梁投資計畫
      • 國際暸望-拜登最終簽署立法釋放基礎設施法資金
      • 活動預告-新工法技術與法令推廣線上研討會
  • 榮譽 / 得獎
    • 中技社土木水利學術獎
    • 工程獎章
    • 終身特殊貢獻獎
    • 程禹傑出工程師獎
    • 獎學金
    • 論文獎
    • 工程環境與美化獎
    • 工程數位創新應用獎
    • 學生 BIM 軟體應用競賽
    • 土木水利盃英語簡報競賽
    • 全國大專院校工程創意競賽
  • 研討會訊息
    • 國內
    • 國外
    • 課程及講習
    • 活動比賽
  • 年會
    • 111年年會
    • 110年年會
    • 109年年會
    • 108年年會
    • 107年年會
  • 台灣公共建設檔案
    • 緣起
    • 水力電能篇
    • 港都建設篇
  • 國家建言
    • 103 年白皮書建言
  • 本會出版品
    • 會刊
      • 會刊第49卷第6期
      • 會刊第49卷第5期
      • 會刊第49卷第4期
      • 會刊第49卷第3期
      • 會刊第49卷第2期
      • 會刊第49卷第1期
      • 會刊第48卷以前
        • 會刊第48卷第6期
        • 會刊第48卷第5期
        • 會刊第48卷第4期
        • 會刊第48卷第3期
        • 會刊第48卷第2期
        • 會刊第48卷第1期
      • 會刊第47卷以前
        • 會刊第47卷第6期
        • 會刊第47卷第5期
        • 會刊第47卷第4期
        • 會刊第47卷第3期
        • 會刊第47卷第2期
        • 會刊第47卷第1期
      • 會刊第46卷以前
        • 會刊第46卷第6期
        • 會刊第46卷第5期
        • 會刊第46卷第4期
        • 會刊第46卷第3期
        • 會刊第46卷第2期
        • 會刊第46卷第1期
      • 會刊第45卷以前
        • 會刊第45卷第6期
        • 會刊第45卷第5期
        • 會刊第45卷第4期
        • 會刊第45卷第3期
        • 會刊第45卷第2期
        • 會刊第45卷第1期
      • 會刊第44卷以前
        • 會刊第44卷第6期
        • 會刊第44卷第5期
        • 會刊第44卷第4期
        • 會刊第44卷第3期
        • 會刊第44卷第2期
        • 會刊第44卷第1期
      • 會刊第43卷以前
        • 會刊第43卷第6期
        • 會刊第43卷第5期
        • 會刊第43卷第4期
        • 會刊第43卷第3期
        • 會刊第43卷第2期
        • 會刊第43卷第1期
      • 會刊第42卷以前
        • 會刊第42卷第6期
        • 會刊第42卷第5期
        • 會刊第42卷第4期
        • 會刊第42卷第3期
        • 會刊第42卷第2期
        • 會刊第42卷第1期
      • 會刊第41卷以前
        • 會刊第41卷第6期
        • 會刊第41卷第5期
        • 會刊第41卷第4期
        • 會刊第41卷第3期
        • 會刊第41卷第2期
        • 會刊第41卷第1期
      • 會刊第40卷以前
        • 會刊第40卷第6期
        • 會刊第40卷第5期
        • 會刊第40卷第4期
        • 會刊第40卷第3期
        • 會刊第40卷第2期
        • 會刊第40卷第1期
      • 會刊第39卷以前
        • 會刊第39卷第6期
        • 會刊第39卷第5期
        • 會刊第39卷第4期
        • 會刊第39卷第3期
        • 會刊第39卷第2期
        • 會刊第39卷第1期
    • 學刊
    • 其他
  • 學刊投稿
  • 會員專區
    • 申請入會
    • 申請異動補正
  • 圖書館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 100 仁愛路二段 1 號 4 樓 連絡電話:(02) 2392-6325 傳真:(02) 2396-4260